震惊!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占全球一半左右
Tellgen
2018-07-25 13:20:07 阅读量:7146
4月20日,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在北京正式召开。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占全球发病病例的一半左右,许多患者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中晚期的胃癌患者存活超过5年的机会一般低于30%。而早期胃癌患者经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存活5年的机会超过90%。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对于胃癌高危人群要做规律的筛查,以免延误诊治。
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我国专家学者将40岁以上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确定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包括: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曾经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肠道肿瘤患者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存在胃肠道肿瘤其它高危因素等。
此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部分胃癌有家族聚集倾向,其中遗传性弥漫性胃癌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突变的携带者一生中有80%的概率发生遗传性浸润性胃癌。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4月·长沙)》及《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对我国早期胃癌筛查提出了切实的建议,总结如下:
1. 血清学筛查
(1)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PG是反映胃体胃窦黏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可被称为"血清学活检"。当胃黏膜发生萎缩时,血清PGⅠ和(或)PGR(PGⅠ与PGⅡ比值)水平降低。一般以"PGⅠ≤70 μg/L且PGR≤3"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临界值。
(2)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常用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CA125、CA242等,但上述肿瘤标志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均低于40%,因此目前主要通过几项指标的组合进行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
(3)其他方法:
此外,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等也是常见的血清学检测方法。血清G-17水平的升高可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血清G-17联合PG检测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Hp的血清学检测常与PG、G-17检测同时进行,此外,C13、C14尿素呼气试验是临床常应用的非侵入性Hp检测试验。
2. 内镜筛查
(1)胃镜筛查:
胃镜及其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目前在早期内镜的基础上亦衍生出了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特殊内镜检查技术,从而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并提供更加丰富的病理学信息。但是胃镜检查依赖设备和内镜医师资源,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痛苦,患者接受度较差,即便对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尚未能实现用内镜进行大规模胃癌筛查。
因此,首先采用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筛选出胃癌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有目的的内镜下精查是更为可行的筛查策略。
(2)无痛内镜筛查:
无痛的胶囊内镜可减轻患者检查的不适,但其主要适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存在较大的漏诊率。近年来,有在此基础上改进的磁控胶囊内镜出现,但都缺乏临床验证数据。
综上所述,据国外经验,胃癌早期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对于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卫生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国民胃癌预防及早期筛查的意识,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筛查及医治措施,从而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